本報訊 (記者張 斐 通訊員金偉)昨日下午,惠州學院、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惠州碳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協議,共建惠州市金屬納米復合材料研究院,擬選址潼湖大學創新園,占地約2000平方米。
2017年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上,沈陽理工大學原校長賈春德教授團隊的金屬納米復合材料項目獲得了首屆科交會創新獎。同年,在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支持下,賈春德團隊在惠州創立了惠州碳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賈春德團隊**發現了金剛石納米粒子能以較高的強度向鋼鐵材料內熱擴散。此重大發現,可創造出超性能的復合材料。
據介紹,惠州市金屬納米復合材料研究院將立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和高端裝備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立足于戰略基礎和戰略前沿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立足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惠州學院新專業、新學科的創建,建設一個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地區的具有國際**水平、應用型的新型研發機構。簽約三方將以納米研究院為平臺,開展金屬納米復合材料研究,服務于區域科技經濟發展,推動區域納米材料領域科學研究與應用深度結合,推進高校材料學教育教學發展和專門技術與應用型人才培養。
根據協議,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將通過教育部 “藍火計劃”的實施,為納米研究院提供橫向和縱向產學研合作課題和人才資源的支持,包括“藍火計劃”博士生工作團、“藍火計劃”產學研聯合創新資金、科交會平臺、高校科技成果項目數據庫等。惠州碳之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將充分發揮其在金屬納米新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優勢,為納米研究院引進院士、學科帶頭人,并聯系海內外科研機構為納米研究院承接專項科研課題。惠州學院將著力推動納米研究院進駐潼湖大學創新園并獲得相應的科研場所等,同時將納米研究院作為教學與人才培養基地,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教師和本科在校學生到研究院進修學
習。